一超级大国想吞并中国,倾全国之力打赢一场胜仗后,他们却害怕了

发布日期:2025-04-13 12:15    点击次数:140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凭借勤奋和善良的品格,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建立起辽阔的帝国,始终是这片区域当之无愧的统治者。

千百年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有不少外族和国家试图入侵,但他们的野心和企图都未能成功,中华大地始终屹立不倒。

公元750年左右,在与中国相隔万里之遥的西方,一个宗教与政权紧密结合的强大帝国迅速兴起,这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我国史书习惯称它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堪称阿拉伯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就像所有强大的帝国一样,它在鼎盛时期自然也不会安于现状,而是积极向外拓展疆土。这个王朝在创立初期,就开始了它的大规模扩张之路。

黑衣大食手握阿拉伯弯刀,向西攻打宿敌拜占庭和欧洲诸国,向南挺进埃及和北非地区,同时向东推进至中亚,计划以此为基地,经西域向东亚发起进攻。

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唐朝统治的年代,唐王朝曾经拥有过无比强盛的"天可汗"时代,国土面积非常广阔,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唐朝人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民族,这种社会氛围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更加深入。

唐朝初年,在打垮突厥之后,西域地区完全被唐朝掌控。然而随着唐朝国力的逐渐衰退,对西域的统治也随之减弱。

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野心勃勃,试图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亚,意图吞并中国。而当时的唐朝对西域的控制力已经减弱。于是,双方在中亚的怛罗斯河两岸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后来被称为怛罗斯之战,它不仅被历史记载,还对中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怛罗斯战役里,阿拔斯王朝举全国之力才勉强战胜了长途跋涉的唐军。这场艰难的胜利让阿拉伯人真切感受到了大唐帝国的强大实力。

从那以后,唐朝在中亚的影响力慢慢减弱,阿拔斯王朝也不再向东扩张,两个帝国在中亚地区达成了平衡。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这极大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被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

很久以前,阿拉伯地区的游牧部落在广袤的沙漠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原本各自为政的部族通过不断的交往与融合,慢慢走到一起,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完整而强大的阿拉伯王国。

公元7世纪初期,阿拉伯地区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宗教——伊斯兰教,伴随着这个宗教的兴起,一个将政治和宗教紧密结合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随之形成。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是这个宗教与政治一体化的国家的首位无可争议的领袖。在他之后,国家的统治者被称为里发,这个称号意味着他们是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导人。

四任里发相继掌权后,伊斯兰帝国迎来了首个家族传承的伍麦叶王朝。然而,到了八世纪初期,反对伍麦叶王朝的势力逐渐壮大。

从公元718年起,伊斯兰帝国内部一个与先知穆罕默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暗中策划推翻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这个家族就是由穆罕默德的叔叔那一脉延续下来的阿拔斯家族。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在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中享有极高声望,被尊为先知。阿拔斯家族以此为由,主张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最高权力应掌握在具有先知血统的家族手中,他们借助穆罕默德的威望,开展反对伍麦叶王朝统治的宣传活动。

到了八世纪中期,伍麦叶王朝由麦尔旺二世掌权,他在744年到750年间担任统治者。在这段时间里,阿拉伯世界对伍麦叶王朝的反对情绪变得非常强烈,普遍存在。甚至里发身边的宫廷卫队也发生了叛乱。

阿拔斯家族抓住机会宣称,伊斯兰教诞生后的一个世纪里,穆斯林经历的种种苦难,全都是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一手导致的。

他们向民众承诺,只要成功推翻伍麦叶王朝,就会降低土地税和其他各种税费,不再强制农民参与建设工程,同时让地方百姓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能够加入政府管理事务。

中亚和伊朗东部的地主豪强们纷纷加入反抗伍麦叶王朝的队伍,他们盼着阿拔斯家族能打赢这场仗,好让自己有机会在当地掌权。

在公元740年代后期,呼罗珊地区的艾布·穆斯林接过了对抗伍麦叶王朝的指挥棒。他能力出众,深得阿拔斯家族信任,被赋予"先知家族代表"的重要角色。在呼罗珊一带,他暗中联络那些对伍麦叶王朝心怀不满的人,悄悄组建反抗力量。

艾布·穆斯林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发动群众公开反抗。他打出黑旗作为标志,因为阿拔斯家族早就决定用黑色作为他们的象征。

艾布·穆斯林的部队多次重创伍麦叶王朝的军队,并成功攻占了其最重要的城市大马士革。到了750年,他彻底击败了伍麦叶王朝残余的武装力量,帮助阿拔斯家族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的王朝。

由于他们偏爱黑色,汉文典籍中将他们称为"黑衣大食"。与此同时,艾布·穆斯林被阿拔斯王朝委以重任,担任呼罗珊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怛罗斯之战的导火索】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从发展壮大开始,就特别热衷于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离阿拉伯半岛不远的东边就是中亚,再往东去就是更加遥远的东方地区。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利用强大的国力和宗教影响力,逐步吞并中亚的小国,不断巩固自己在中亚的地位。随着在中亚的势力扩张,阿拉伯帝国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东方的中国。

阿拉伯帝国为了攻打遥远的富裕中国,曾经向手下将领们许下诺言:谁能第一个踏上中国土地,就让他当中国的最高长官。然而,尽管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和印度边境扩张了不少地盘,却始终没能真正进入中国境内。

阿拔斯王朝时代发生的怛罗斯战役,不仅确立了阿拉伯人在中亚地区的霸主地位,同时也成为他们放弃继续向中国扩张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战役让阿拉伯人意识到,继续向东进攻并非明智之举,从而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外交策略。

阿拔斯王朝接替伍麦叶王朝执掌阿拉伯帝国大权后,延续了前朝对外扩张的传统,进一步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控制力度。

当时中国处于唐朝统治,在击败东西突厥后,唐朝将西域地区纳入版图。阿拉伯帝国想要染指的中亚地带,正好位于唐朝掌控的西域区域之内。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当时的中国让周边国家都俯首称臣,因此唐朝的地盘比之前的历代王朝都要大得多。

过去中原王朝难以掌控的西域,在唐朝打败东西突厥后,全都归顺了强盛的唐朝。许多西域小国主动投靠,甘愿做唐朝的附属国,表示效忠。

唐朝为了管理西域地区,打造了一套以安西四镇为主的管理模式。这四镇分别是碎叶、龟兹、于阗和疏勒,其中安西都护府设在龟兹镇。通过这套体系,唐朝成功掌控并影响了西域各国。

阿拉伯帝国逐步向中亚推进其版图,与历史同样悠久的中华帝国相遇,两大古老文明在中亚地区展开了直接对抗。

在公元750年,高仙芝作为唐朝安西地区的副都护和四镇都知兵马使,成功征服了西域的小国石国。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后来的怛罗斯之战。

高仙芝是唐朝负责西域防务的将领,但他其实来自高丽。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年纪轻轻,二十多岁就已经当上了独当一面的军队统帅。

高仙芝担任安西都护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带领军队成功征服了小勃律国和吐蕃,这些胜利使他在中亚声名远扬。由于小勃律国和吐蕃的战役都是在山区进行,高仙芝被吐蕃人和阿拉伯人尊称为“山地之王”,成为他们敬畏的对象。

据《新唐书》所述,高仙芝因为石国君主没有尽到附属国的本分,便将其抓了起来,押送到长安,最后这位石国君主在长安被处死。

在南北朝和隋唐年代,中亚地区有一群粟特人或他们的后代建立了十多个小国家,这些国家被统称为“昭武九姓”。这些国家的国王都姓昭武,其中的石国就是这九姓国家中的一个。

石国的疆域东起怛罗斯城,西至阿姆河,都城位于拓折城,过去曾是西突厥汗国的附属国。

唐高宗打败西突厥后,石国就投靠了唐朝,双方关系特别好。唐朝对他们很友好,不仅给他们的国王封官,还经常派使者去问候和送礼物。在贸易往来时,唐朝也给了他们很多优惠待遇。

阿拉伯帝国向东扩张进入中亚地区时,石国作为唐朝在西域的附属国,一直忠诚地为唐朝守卫边境,立下了不少战功。

面对阿拉伯帝国向东扩张的威胁,高仙芝对这些西域附属国始终心存疑虑。为了削弱阿拉伯在中亚的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出兵攻打石国。石国王子侥幸逃脱后,向阿拔斯王朝求援,这个王朝又被称作黑衣大食。正是这一连串事件,最终导致了怛罗斯战役的爆发。

【怛罗斯之战】

听说石国王子向黑衣大食求援后,高仙芝决定抢先出手。

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率领军队从安西启程,穿越了当时叫葱岭的帕米尔高原,接着跨过沙漠。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行军,他的部队终于到达了怛罗斯。一到目的地,高仙芝立即开始筹划对怛罗斯的进攻行动。

中华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虽然相距遥远,历史上从未直接交战,但随着两国疆域的不断扩展,最终在中亚地区的怛罗斯河两岸发生了首次正面冲突。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早就打算对付中亚的唐朝军队,一听说高仙芝带兵打过来了,他们马上就采取了行动。

黑衣大食这边的军事指挥官是呼罗珊地区的总督艾布?穆斯林。这位总督可不简单,他之前为阿拔斯王朝推翻伍麦叶王朝出了大力,现在又立刻担任了黑衣大食向东扩张的主力军。

艾布?穆斯林派出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让他集结一支庞大的军队准备作战。这支军队包括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和锡尔河地区的附属国兵力,总共大约有十五万到二十万人。

根据历史文献,高仙芝带领的军队人数在不同史料中有差异。《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说是两万士兵,而《资治通鉴》里则记载有三万人。

不管是两万还是三万,这些军队在数量上都远远不及阿拉伯大军。主要的战斗力来自大唐安西都护府的精锐部队,此外还有葛逻禄和拔汉那这两个依附于唐朝的部族派来的士兵。

尽管唐军起初在战场上占据了明显上风,可面对敌军庞大的兵力优势,这种有利局面很快就难以维持了。

僵持到第五天,战局骤然生变,葛逻禄军队突然倒戈,从后方包抄了唐军步兵,切断了他们与骑兵之间的联络。

阿拉伯联军抓住唐朝军队内部发生叛乱、一时陷入混乱的时机,突然袭击了高仙芝的部队。面对这种不利情况,高仙芝只好选择撤退。

经过这一连串的战斗,安西都护府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只剩下几千人马。

尽管黑衣大食在怛罗斯之战中赢得了胜利,但这场胜利却让阿拔斯王朝感到心惊胆战,他们因此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唐朝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高仙芝率领部队穿越帕米尔高原,经过长时间行军,实际上已经进入阿拉伯人的势力范围。阿拉伯人在物资供应和情报获取上完全压制了唐军,更糟糕的是,高仙芝的部队在人数上也远远不及对手。

尽管形势不利,唐军依然与阿拉伯联军僵持了整整五天,直到葛逻禄部队突然叛变才导致战败,这充分体现了唐朝军队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

呼罗珊是阿拉伯人长期打造的军事要塞,也是阿拔斯王朝的发源地,所以这里的骑兵在阿拉伯帝国中堪称顶尖,都是精兵强将。然而,在与唐朝骑兵的交锋中,呼罗珊骑兵不仅占不到便宜,反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种局面让阿拉伯人感到十分惊讶。

阿拔斯王朝虽然在怛罗斯战役中获胜,但见识了唐朝军队的强大实力后,阿拉伯人不敢再打中国的主意,开始减少在东方地区的扩张行动。

就在公元750年左右,唐朝内部出了大问题。安史之乱爆发,各地军阀割据,朝廷自顾不暇,不得不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也停止了对中亚地区的争夺。这样一来,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两边都安分下来,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两国之间的平衡状态让双方关系更加稳固,中国和阿拉伯的商贸活动日益活跃,推动了两大文化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深入合作。

《怛罗斯之战及其历史作用探析》,《内江师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Powered by 爱游戏官方电话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